内外均衡学
内外均衡及其调节
内外均衡基础
-
定义:内外均衡( )就是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状态。短期内假设总供给不变,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的变动,不会引起产出的变动。
-
外部平衡和外部均衡:
-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账户在一定口径上的数量平衡。
- 外部均衡:在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
冲突:
- 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本身就存在着冲突。
-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在封闭经济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之间又产生新的冲突。
-
米德冲突:指的是固定汇率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问题。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职能主要运用改变总需求的政策调节内外均衡。
四种冲突中,第一种和第四种是不能解决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是可以解决的。
- 因为经济衰退/失业增加,要求我们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以此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下,我们又需要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所以说两者是矛盾的。
- 同样的道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增加社会的总需求。但是国际收支顺差又需要我们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所以说两者也是矛盾的。
内外冲突的调节原则
-
数量匹配原则(丁伯根原则)
- 实现 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 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 政策含义:单一的财政政策不能同时解决内外均衡问题。
- 缺陷:假定各政策工具可由当局集中控制、紧密配合;没有指出哪个工具侧重哪个目标。
对“没有指出哪个工具侧重哪个目标”的理解:
- 这里提出的工具有两个,分别是支出增减型工具和支出转换型工具。提出的目标也是两个,分别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 在后续的发展中,斯旺就用支出增减型工具来解决内部问题,用支出转换型工具来解决外部问题,进而提出了斯旺模型。
-
最优指派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 蒙代尔: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一个工具可以解决多个目标)
- 政策含义:货币政策对外,财政政策对内,相互协调。
蒙代尔认为,一个工具可以解决多个目标。这里的一个工具指的是支出增减型工具。但是他把支出增减型工具分为了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其中货币政策工具用来解决外部问题,财政政策工具用来解决内部问题。
内外均衡理论
斯旺模型
- 内容:
- 国内支出就是 , 线代表内部均衡,等价于 。
-
线:
- 曲线代表着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的总需求(国内支出和净出口)等于总供给。
- 曲线的斜率为负。因为本国汇率增加导致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 增加。因此为了内部的均衡(总需求不变),就需要减少国内支出。
- 曲线右边有通货膨胀压力,因为对于既定汇率,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内部均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就有可能需要超发货币来弥补国内支出,所以有通胀压力。 曲线左边意味着存在通货紧缩压力,或者存在失业压力。
-
线:
- 曲线代表着外部平衡,意味着本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 曲线的斜率为正。因为本国汇率贬值将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因此为防止经常项目出现顺差,就需要扩大国内支出,抵消出口的增长。
- 曲线的右边意味着国内支出大于维持经常项目平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结果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逆差; 曲线的左边就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
-
政策搭配:
蒙代尔模型
- 内容:
横轴是预算增加,代表财政政策。纵轴是货币扩张,代表货币政策。两者都是影响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纵轴向上意味着货币的需求过度,横轴向右意味着财政预算过度。
-
蒙代尔的政策只有支出增减型政策(总需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政策。
-
、 曲线的斜率都为负,表示当一种政策扩张时,为达到内外均衡,另一种政策必须紧缩,反之亦然。
-
曲线比 曲线更为陡峭,是因为蒙代尔假定,相对而言,预算对国民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而利率则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
-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有优势,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有优势。
- 线代表内部均衡,在 线的左侧意味着实际预算比均衡预算要小,意味着需求不足,所以经济会衰退。在 线的右侧就意味着需求过大,会导致通货膨胀。
- 线代表外部均衡,在 线的下方意味着货币需求不足,进而导致贸易顺差。在 线的上方意味着货币需求过剩,进而导致贸易逆差。
- 政策搭配:
易错:为什么在国际收支逆差的时候不扩张货币供给,使本币贬值,进而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因为扩张货币供给,使本币贬值,本质上是支出转换型政策,而蒙代尔模型中只运用支出增减型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政策,不涉及汇率的变动。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理解,蒙代尔模型是在固定汇率制下的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研究什么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就是研究在不同汇率制度,不同资本流动程度下:
-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
- 均衡条件下利用政策刺激经济产生的效果,进而达到新均衡点的位置。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三个因素:不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不同资本流动(资本完全流动、资本高度流动、资本完全不流动),不同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所以最少有12种情况。分别研究这12种情况线是如何移动的,以及均衡点的变化。
IS-LM-BP曲线
基础公式
曲线回顾:信用学-Part1-利率理论
- 线: 线就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线,实现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
推导:根据国民总收入方程式 ,其中 就是公式中的 ,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而后面 部分就是 ,因为汇率贬值会增加净出口,所以 前面的系数是正的。另一方面,收入越高会增加进口,所以 前面的系数是负的。
- 线: 线就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实现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
推导:根据 线的公式,有 。这里用的是实际的货币需求,就是要剔除价格因素后的货币需求,即:
- 线: 线就是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Payment)。
推导:前一部分 表示的就是经常账户 ,和 线的后半部分相同。而后一部分 是国内利率和国外利率的差值,当国内利率高的时候,资本就会内流;国外利率高的时候,资本就会外流。 是用来体现资本流动程度的,包括三种情况:
- ,代表资本完全不流动。
- ,代表资本有条件流动/高度流动。
- ,代表资本完全流动。
把上面的式子变形一下,得到:
- 如果 ,说明斜率是趋于无穷的, 线就是垂直的。
- 如果 ,说明斜率是趋于 的, 线就是水平的。
- 如果 ,说明斜率是大于 ,此时 线就是向右上倾斜的。
如何移动
-
线:
- 扩张财政政策,导致 增加,正截距增加, 线右移。
- 本币贬值,导致净出口 增加,正截距增加, 线右移。
-
线:
-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 增加,负截距增加, 线右移。
-
线:(浮动汇率制下)
- 本币贬值,导致 增加,负截距增加, 线右移。
- 本币升值,导致 减小,负截距减小, 线左移。
IS-LM-BP线的十二种情况
- ,固定汇率制,财政政策:
- ,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
- ,固定汇率制,财政政策:
- ,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
- ,固定汇率制,财政政策:
- ,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
- ,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
小结
-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内外均衡调节的关键在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不同汇率制度和不同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下汇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动。
-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 不变,内外均衡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来实现。即:
-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 不变,内外均衡通过汇率变动来实现。即:
三元悖论
- 一国汇率的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元悖论中只有两组是可以成立的,即:
- 稳定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那么货币政策是无效的,但是财政政策是有效的,所以这一组是可以实现的,例如香港。
- 如果想要资本完全流动,同时需要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选用浮动汇率制,所以这一组也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美国。
- 但是稳定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不能实现的,无论资本是完全流动还是部分流动还是完全不流动,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都是失效的,所以这一组是不成立的。
- 然而在实际中,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也是有人选择的,例如中国。因为中国不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两个目标。
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0
-
分享